1950年,“计算机之父”图灵(Alan Turing)在他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的概念,机器像人一样能和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具备执行能力,是AI的终极形态。
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逐步走进现实,2024年被业界普遍视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世界各国纷纷抢滩布局具身智能。目前,业界包括马斯克、黄仁勋等科技圈大佬,以及谷歌、英伟达、OpenAI等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都在抢滩布局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成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也将是下一个AI浪潮。
就国内而言,国家和地方政府予以具身智能发展高度重视。在国家层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10月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突破一批“大脑、小脑、肢体”关键技术,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2023年12月29日,应急管理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并建立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应急机器人急需技术攻关,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
北京作为人工智能领先城市,也在持续加码推进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2023年5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突破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创新围,围绕多模态智能、决策智能、具身智能等方向开展研究布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此外,在2023年5月30日,印发了《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其中便提出探索具身智能、通用智能体和类脑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包括推动具身智能系统研究及应用,突破机器人在开放环境、泛化场景、连续任务等复杂条件下的感知、认知、决策技术。
据悉,北京海淀区将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2024年4月28日,北京海淀区发布《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重点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机器人整机,部署6大行动,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成全国具身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新高地和产业加速集聚地,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具身智能竞争的核心力量。
上海是国内最早发力具身智能领域的先行者。2023年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徐汇区也打出了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组合拳”。2024年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大模型驱动元宇宙、具身智能“两翼”跃迁发展,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
2024年2月,上海徐汇区发布《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拓展“具身智能+”应用等10个方面,支持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及其应用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加快引进优质企业、鼓励总部机构落户等十项内容,最高补贴可达3000万元。除这10项扶持政策外,徐汇区还有16个综合性政策和其他产业政策,对符合这些政策的领域和企业同样可以享受。
另外,根据2024年上海10个细分赛道投资机遇清单显示,上海傅利叶、智元机器人等多家企业已发布人形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上海正持续推进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攻关,电驱动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正加速突破,有望在三年内实现1000台规模化应用示范。
深圳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上紧跟国家步伐,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委办公厅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强科技研发攻关,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产业基础雄厚:深圳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领先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位居全国第三。具体而言,截止2023年底,深圳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646家,位居全国第三。另外,从机器人领域看,截止2023年底,深圳市机器人企业规模接近6万家,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797亿元,同比增长8.7%,深圳雄厚的机器人产业优势为具身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条完善。目前,深圳拥有较为完善的覆盖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条,产业链基础技术实力充足,在自动化控制器、无人化设备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并培育出一批像优必选、达闼、普渡、乐聚机器人等优秀的机器人企业,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条为深圳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做支撑。
科研实力强劲: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城、科研实力十分强劲。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底,深圳拥有各种新型研发机构近13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市重点实验室39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万家,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此外,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也落户深圳,中心通过集资源、搭平台等方式紧密围绕具身智能行业需求,聚焦机器人核心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搭建中试、测试平台,制定行业应用标准,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人形机器人生态,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端人才聚集:近年来,深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四链深度融合,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构建生态,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深圳各类人才超679万、高层次人才2.5万、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20万人,人才集聚效应明显,这为深圳发展具身智能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政策大力支持:深圳市各政府部门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例如,深圳市政府曾出台《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完善的政策环境为深圳发展具身智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具身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具身智能作为继AI聊天机器人、大语言模型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前沿科技热点,正备受广泛关注。业界认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浪潮,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从技术发展方面看,具身智能将往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能力的深度融合,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交互体验;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先进算法,未来具身智能系统将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我优化,实现更加灵活和智能的行为决策。
从市场需求方面看,随着AI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具身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包括智能制造、医疗服务、居家养老、智能安防、抢险救灾、海洋作业等领域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例如,在在智能制造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深入参与精密组装、质量检测、故障预测与维护等环节,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在医疗服务领域,从手术辅助、患者护理到远程医疗咨询,具身智能技术将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体验,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在居家养老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老年陪伴、健康监测、日常生活辅助等方面的应用将日益普及,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深圳作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尤为旺盛。
从伦理与安全方面看,伴随具身智能的广泛应用,其伦理道德、隐私保护、安全性等问题也将成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点,推动形成健全的监管框架和伦理规范,保障具身智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前沿分支,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